小腿外翻,走路外八,膝关节外撑,足外翻,步态不稳和腿型不美观…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腿部线条有影响,而且对下肢的力线和关节受力都有长远的影响。
如同视力问题可藉由眼镜来改变入光方向,矫正鞋垫也可藉由改善足底受力分布及行走力线来协助调节小腿外翻所造成的结构性问题使腿型更加自然和谐。
不过,小腿外翻并非仅靠穿鞋垫就能“一夜纠正”,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选择经过专业评估、结构合理、材质得当的矫正鞋垫。那么如何矫正鞋垫才能真正起到小腿外翻的作用呢?需符合下列特点:
一、与下肢生物力学原理相吻合
1、提高脚底支撑的稳定性
小腿外翻常伴有脚外翻,足弓塌陷或者脚掌内旋时受力不足等情况,会使小腿及大腿肌肉在长时间的外侧代偿紧张而加剧外翻的角度。
矫正鞋垫科学地支撑足弓及内侧足缘,能恢复足底力量的平衡,使足部着地后更加稳定,从根本上减轻下肢的过度外展以减轻外翻的程度。
2、将下肢力线导向中轴
小腿外翻的实质就是力量传递的方向与身体中线发生了偏差,从而形成膝外撑和小腿外旋的一种表现形式。
适当的鞋垫可以通过足底着力点和踝关节受力方向的变化:
使小腿力线恢复正常的姿势
减轻髂胫束,腓骨肌及其他外侧组织过度牵拉
改善走路时两腿外挥,步态不稳
这样在缓解由于力线不正而造成膝关节磨损的同时,腿型也更加自然省力。
二、以个人数据为基础的定制是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
1、外翻的病因在不同的人群中有所不同
有的因足外翻所致,有的因骨盆倾斜,步态习惯,运动代偿和关节结构方面的问题所致。
所以想要依靠矫正鞋垫来解决小腿外翻的问题是有必要的:
足底压力检测等
步态的三维分析
踝膝髋的角度评价
生物力线的测量
只有首先找到外翻产生的真实根源,才有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支撑高度,受力点和倾角角度。
若不经过测试而一味地采用固定鞋垫的方法,不仅作用受到限制,而且还会进一步增加负担。
2、可调节和可跟随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矫正的时间很长:
前期需加强扶持
中期需进行过渡调整
晚期则需保持和稳定
所以,良好的矫正鞋垫应该支持分阶段微调或者重新取模来适应肌肉力量,步态和关节角度等的改变,并维持连续的矫正效果。
三、材质结构决定了穿着体验和效果
1、支撑和缓冲同时考虑
鞋垫太软则支撑不够;
过硬了,就会行走劳累,脚底难受。
理想的材料有:
EVA
TPU
PP
碳纤维等
它们能在具有一定回弹性的前提下提供充足的抗变形能力使鞋垫既稳定又不会硌足,保证了矫正过程的舒适性和可持性。
2、结构设计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对于小腿外翻的通病,要着重加强鞋垫的制作:
内侧足跟支持
足弓的承托
外侧应力卸荷
使双脚着地瞬间更平稳,不会出现过多外翻和外旋现象,以减少小腿肌肉误操作方式,使腿型渐渐回归到自然状态。
四、舒适性决定了能否持之以恒
1、贴合度高的人更易长时间穿着
矫正鞋垫在放入鞋内之后应该:
没有顶脚
不会滑倒
没有挤脚丫
和鞋子内部空间的高度一致
否则,无论多么专业的人,都难以持之以恒,直至取得成效。
2、在没有改变生活方式的情况下,矫正工作就可以完成
好的矫正鞋垫是应该的:
不会对行走的自然节奏造成影响
没有限制锻炼
不会明显加重腿部负担
使腿型调整能在每天走路时悄悄进行,不依赖硬性的“强迫矫正”。
五、鞋垫是有效果的,但是它并非无所不能
矫正鞋垫在下列情况下有显著的辅助作用:
足外翻导致小腿外翻
步态不稳所造成外侧代偿
久站或步行劳损
膝外撑,髋外展涉及太多
如小腿外翻起源于:
先天骨骼结构异常等
重度关节疾病
长期肌力训练不足
则需要:
足踝的力量训练
髋膝的稳定训练
专业的康复干预
多管齐下,成效更佳。